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关于姓氏曾的由来
- 2、曾姓氏的由来
- 3、姓氏:曾;的来源?
- 4、曾这个姓的由来
- 5、福建曾氏的由来拜托各位了3Q
关于姓氏曾的由来
曾姓之源,是夏禹姒姓后裔,亦是黄帝子孙中的佼佼者。夏禹,因治水有功,是颛顼高阳氏的后代,而颛顼高阳氏则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代。 曾姓的起源故事颇为悠久。夏禹第五世孙少康封其最小的儿子曲烈于“鄫”地,建立了古鄫国。 鄫国历经近两千年,直至春秋时期被莒国吞并。
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,是少有的几个来源比较纯正的姓氏之一,因曾姓先前是一家,所以对于同姓联婚,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。 少数民族中只有在京族、彝族、土家族、布依族、满族、苗族、黎族中有极少数人姓曾。
曾氏源于「鄫」或「缯」,根据《辞海》中记载:「鄫,古国名,姒姓,在今山东苍山西北,公元前567年为莒所灭。」曾氏源自春秋时代鄫国的太子巫,系出上古的圣君夏禹。相传帝舜时,夏禹的母亲因在梦境中食薏苡而诞下了他,故此帝舜便赐予夏禹姒姓。
曾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鄫国。据史料记载,所有现存的曾姓人士均是鄫国太子巫的后代,这一姓氏源自姒姓,意味着曾姓人士是夏禹——这位真正的上古圣君的后裔,拥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传承。鄫国存在于夏、商、周三个朝代,直到春秋时期才最终被莒国消灭。太子巫在国破家亡之后,流亡至鲁国。
曾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180年前的中兴夏室的贤君少康。它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,也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代。少康最小的儿子被封于“鄫”地,建立了鄫国。直到春秋时期,鄫国被莒国所灭,鄫国太子巫逃至鲁国,并以国名“去邑当曾”作为自己的姓氏,从此世代相传。
曾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,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鄫国太子巫。曾氏一族的血统源于姒姓,与夏禹这一伟大的先祖有着直接的血缘联系。根据历史记载,曾国历经夏、商、周三代,直至春秋时期才被莒国所灭。
曾姓氏的由来
姓氏起源:曾姓来源比较纯正,据有关史料查证,主要出自姒姓,为夏禹的后裔。相传帝舜时,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,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。
曾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,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鄫国太子巫。曾氏一族的血统源于姒姓,与夏禹这一伟大的先祖有着直接的血缘联系。根据历史记载,曾国历经夏、商、周三代,直至春秋时期才被莒国所灭。
曾氏起源于今山东,因此早期曾氏的主要发展繁衍地即在山东。其后曾氏族人向西、南方向迁徙,最晚在魏晋南北朝时,已形成四个聚居中心,即今天的山东、江西和河南、甘肃省境。其具体迁徙过程为:曾氏传五世至曾参,居武城(今山东费县西南)。曾参长子曾元八世孙曾乐,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。曾乐之子浼有二子:旃、光。
来源一:曾姓起源于姒姓。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,昌意生颛顼,颛顼生鲧,鲧生禹。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,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。发明甑的曾人部落,是姒姓部落的一支。禹治水成功,舜将帝位禅让给禹。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,国号夏后氏。
姓氏:曾;的来源?
1、姓氏起源:曾姓来源比较纯正,据有关史料查证,主要出自姒姓,为夏禹的后裔。相传帝舜时,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,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。
2、曾姓,源自姒姓,拥有高贵黄帝血统。 目前,曾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汉族中约占0.49%,约600多万,主要分布在湖南、四川、广东、江西、湖北、福建、江苏等省份。 在当前中国大陆姓氏排名中,曾姓位居第32位,在台湾则排名第16。
3、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,是少有的几个来源比较纯正的姓氏之一,因曾姓先前是一家,所以对于同姓联婚,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。 少数民族中只有在京族、彝族、土家族、布依族、满族、苗族、黎族中有极少数人姓曾。
曾这个姓的由来
1、曾姓来源比较纯正,据有关史料查证,主要出自姒姓,为夏禹的后裔。相传帝舜时,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,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。据《世本》、《元和姓纂》及《姓氏考略》所载,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,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“鄫”的地方,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。
2、据史书记载,曾姓起源于四千年前的夏朝,是大禹的后代。禹有三子,其中次子曲烈封于鄫国,公元前567年鄫国被灭,太子巫逃至鲁国,以国名为姓,去邑成“曾”。因此曾姓得姓于鲁国。西汉时,曾姓开始迁居湖南、陕西、河北等地。
3、曾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:曾姓来源比较纯正,据有关史料查证,曾姓主要由两大来源组成,即姒姓和姬姓。曾氏立姓之后,一直活动在河南、山东。姒姓鄫子国灭后,太子曾巫逃奔鲁国,其子为鲁国季氏宰,五代孙曾参为孔子的学生,即大名鼎鼎的曾子。因此,山东地区是曾氏最早的发源地和发祥地。
4、曾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姒姓,追溯到黄帝的第25子昌意,他的孙子颛顼,颛顼的儿子鲧,以及鲧的儿子禹。据说禹的母亲在梦中食用了薏苡后生下了禹,因此舜帝赐予禹姒姓。曾姓部落,是发明了凯戚甑的姒姓部落的一支,禹治水成功后,舜将帝位禅让给禹。
福建曾氏的由来拜托各位了3Q
福建曾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曾子的第三代,他们陆续迁离武城。 在西汉末年,公元10年,王莽篡夺政权,72代15派曾据率领族人从山东武城南下至江西庐陵吉阳乡,开启了新的基业。 公元15年,曾据因参与反抗王莽、恢复汉室有功,被封为关内侯。
曾姓字行辈份排列工整、严密,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与宗族特色。 各支曾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。
福建曾氏的字辈排行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,其中晋江县内坑派的字辈为:克钦洪孚光玉锐淑懋耀惟种泽森昭德愈鸿,共有五十七派。
年福建解放后,全省设2市、8专区,共有67县。1951年,增设泉州、漳州2市,委托专署领导。此后20多年间,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。开革开放以来,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,调整了行政区划,地区改为地级市,形成市带县体制。
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(完成大事业)、立德(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)、立言(为后人留下学说)“三不朽”之说,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,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。
曾参一生“尽传孔子之道”,故世尊他为“宗圣”。曾谱称为第一辈祖至曾国藩已经是第七十代了。湘乡大界曾氏于康熙六十一年(公元 1722年)始修族谱时,从第六十三代起使用了圣祖仁皇帝御赐的三句十五字辈字:“宏闻贞尚衍,兴毓传继广,昭宪庆繁祥”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